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03|回复: 0

寂静的味道,是法乐的味道,法喜充满的味道,叫法乐。2-45

[复制链接]

1565

主题

3

回帖

6893

积分

积分
6893
发表于 2021-1-30 06: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要知道寂静的味道,......那是法乐的味道,法喜充满的味道,叫法乐。尝到这种味道的人,就不会有恐怖了,就是无恐怖故。

 

 

白話 佛法 2-45 《无念就是有念,无德即是有德》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10&extra=a:2:9:&tim=1681453124519



 

 

真正的是学会寂静。寂静,用现在话讲,就是“我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什么都看不见,我什么也听不见,我心中平淡如水,平静如水”,那么这样,你法喜就会经常转换你的悲哀和烦恼,你就获得了学佛的成就。……

 

其实修心就是修到你的心宁静,修心就是修到你的心祥和,修心就是修到你的心不贪,修心就是修到你不执著和拥有内在的法喜。

 

所以真正能解脱的人,他是拥有法喜的人;真正能够解脱的人,他才是一生宁静和祥和的人。

 

 

93集《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圆满寂静就是与世无争。……因为自己心里得到无色声香味触法,所有的一切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无苦集灭道,你都明白了,所以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

寂静是一种高境界。高僧大德修得越好,八风吹不动,如如不动的本性,他能尽显金刚菩提的得道之心。佛道和菩萨都是清净、空寂、如如不动的。

 

 

视频开示 102集 《不言寂静涅槃》

 


 

Wenda20180701B 06:32

如何理解“整个宇宙的实相就是安宁和喜悦”

 

问:同 修看到《白話 佛法》里说“整个宇宙的实相就是安宁和喜悦”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中特别喜悦,但是想到还有很多众生在受苦。那我们如何向人解说“整个宇宙的实相就是安宁和喜悦”这句话?

 

答:安宁就是涅槃、想通。如果说佛法,你要是想得通,你这个人就安宁;想不通,真的叫“哀鸣”了。人生不就是在痛苦当中吗?生、老、病、死不叫苦?

 

(嗯,谢谢师 父。对不起,师 父,我今天嗓子有点哑)你在锻炼你的耐力,你在锻炼你自己的承受力,好好学吧。在人间什么地方都要忍耐,你在师父这里都能忍耐,你以后跑出去你也能忍耐;你在我这里忍耐不了的话,你跑到外面也跟人家弄,人家不会像我这么客气的(谢谢师 父)

 


 

wenda20150111A 01:00:06

長诠释“涅槃寂静”

 

问:臺 長,我读过《 白話 佛法 》,臺  長说过一个人不能够有念头,如果有念头的话就会造业,比如说那个念头没有众生没有自己,对不对?还有就是臺 長说过“涅槃寂静”,这四个字我不大明白?

 

答:“涅槃”就是放下,涅槃就是自己真正的开悟了,完全安静了处于安静了。因为当你完全知道这个世界怎么回事了你根本不会去争,不会去抢。你把一切都看穿了,你就很安静的,完全能够把自己的心沉淀下来涅槃寂静。

 


 

wenda20170709A 31:17

如何理解“寂定于心”

 

 

问:师 父,上次您解释的《白話 佛法》第五册第二十篇,“实际上用心的人,做任何事情就是个寂静的‘寂’字。所以学佛,修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心修好了,他就能把娑婆世界的很多物质变为寂灭。

 

“师 父给大家讲‘寂定于心’。寂是什么?就是寂静的寂,定于心就是要安静。一个修心的人如果能够安静的话,主要是从心开始出发的。为什么很多人修心修得不好?因为在生活当中他本身就是一个定不下心来的人。他想要寂静,他才能定下心来,所以叫寂定于心。我们说‘寂灭’,如果一个修心的人在心中能够定下心来,他的寂一定是很重要的。我经常问修心的人:‘你的心是不是全部集中在一个点上?’ ”

 

 

答:寂灭的意思就是说,你把心归拢起来,收在一起(对)把心收起来,不要太散乱。你看很多精神不好的人,为什么叫“分裂症”?因为精神散乱,叫“精神分裂症”。“寂”就是把它聚在一起(“灭”呢?)聚在一起不要有这个念头,安静下来,把这个念头都灭掉,明白了吗?(哦,明白了)

 

我问你,法 师打坐,meditation[注:冥想],他们首先把脑子里杂念全部去掉,就叫“寂”。然后,修心,坐在那里时间长了,无我了,无人相了,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连自己都找不到了,是不是寂灭了?自己都灭掉了,没了。这个就叫超脱你自己“人”的境界了,明白了吗?

 

(哦,终于明白了。我当时看书看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太感恩师 父了)你们这些孩子都是有文化的,不是像过去老妈妈、老伯伯念经修心,有口无心。现在你们都是有文化的人,会研究。佛法是哲学,我们伟大的佛陀,他这个是教育,佛法教育人的(是)

 

 







上一篇:烦恼即菩提。2-45
下一篇:智能证量。2-46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7-10 11:13 , Processed in 0.0435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