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是梵语,称作为正受。......禅定的最高境界叫一心不乱。.....三昧是修心修行的枢纽。 白話 佛法3-8 《开启根本智,破无明烦恼》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19&tim=1681181813495
相关开示: 佛教中“三昧”实际上就是“三摩地”,就是要定得下来,叫“正定正受”——就是说你正好在你的心行处——就是在你的心里的正当中。 “三昧”实际上是一种安定的状态,不要令自己的心散乱,四处散乱,要成为安定的状态,保持任何事情把自己的心归一处,这种状态下就称为“三昧”。 所以“善心一处住不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只要善的心——就是好的心放在一个地方不动,把它如如不动,你就是“三昧”, 一切的禅定摄受你的心啊,就是三摩地,实际上就是三昧, 善心归于一处,那就是你的三摩地,就是你的平等心就出来了,你就心定得下来。所以这个心定得下来,智慧就出来了,智慧出来你就会消掉你很多的业障。 广-播-讲-座 180623
在佛教当中经常讲到的两个用词:一个是一相三昧,一个是一行三昧。也就是说念佛心是佛,所以很多人经常说,你心中有佛的人,你一念佛你心中就有佛; …… 所以一行三昧讲的是修行修持的妙法,“行”就是你在应该怎么样地修行。一相三昧就是怎么样去理解, 所以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总地来讲,一相三昧是讲的理论方面的一些基础,一行三昧讲的是实践;一相三昧讲的是智慧,一行三昧讲的是禅定。所以这些都是佛法非常高深的一种智慧。 …… 禅定。禅是一种智慧;定,那是一种修养。所以一个人怎么样能够得到定和慧呢?那么就是要戒。如果你能够守戒律,你才能定得下来;你守戒律,才会有智慧。所以六祖就是在戒的基础上,让定和慧二合一兼修。所以禅修,那是如如不动的智慧所动。实际上表面上看如如不动,内心的智慧如翻滚的潮流一样,在心中激荡起无限的般若智慧。 如如不动,是靠智慧才能让你如如不动的; 视频开示 第 93集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Wenda20200327 24:59 闻思修可进入三摩地;何为“三摩地” 问:师父您讲过,由闻思修可以入三摩地。如果我们用心听录音、学习《白話 佛法》、应用好“三大法宝”,这样是不是也能带领我们进入三摩地? 答:对啊,当然可以。闻思修就可以进入三摩地,就是三昧(是学佛三昧吗?)对,三摩地。三摩地在佛教界讲的就是“定”。三摩地其实就是你能够止住你的思维、念头,然后心定得下来,还有禅定,就是“三摩”。你的心一心不散,心不散乱,就是说你专注于你所有的缘分和境界而进入心不散乱的状态,就称为“三摩地”(就是心很清净了?)对啊,就是正心行处,正的心在做什么。三摩地其实就是三昧(明白了)
问:师-父在佛言偈语中开示: “戒定慧: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请问,关于“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弟子有以下理解是否正确?“身去身来本三昧”中的“三昧”意思为正受,即以正确的思维和方法来达到自然的承受。“身去身来”告诉我们,我们的这个身体是有生有灭的,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自我,要以本性的智慧来理解人生,从生灭的幻象中悟出永恒的佛性。“不增不减”是已经证悟了本性的境界,得到了没有感觉有什么可以增多的,失去了也没有感觉有什么可以减少的,心中已经对生死已经完全看破放下,如金刚般如如不动,彻底解脱而得自在。 答:回答挺好的。三昧就是正受,有了智慧才能正受。 解答来信疑惑(三百零三)
Shuohua20190111 01:51 如何理解“三昧是修心修行的枢纽” 问:请教师父一个《白話 佛法》的问题。同修问,《 白話 佛法 》里师父讲“三昧”,是正受含义,在人间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理念和正确的方法来承受。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三昧是修心修行的枢纽”,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 答:三昧,就是人要有悟性。一个人如果没有悟性、没有智慧,他怎么能证得三昧呢?开悟三昧,实际上我们讲的就是一个人的正信正念所产生的一种正智慧、正思维。三昧实际上就是梵语的samadhi,意思就是让你心神平静、止息,就是让你停止杂念,不要去乱想东西,你停止杂念是不是变成禅定了? (对)“三昧”其实就是“三摩地”。三摩地实际上就是人的一种智慧,希望能够达到佛陀的一个境界,能够止住自己的杂念,然后对自己所理解的佛法的含义能够深入禅定,能够获得一种智慧(明白了。是否三昧也就是禅定?六度万行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只有达到禅定才能达到菩萨那种般若智慧?)对啊,因为禅本身就是有智慧的,只是禅要靠定下来之后才会比较智慧圆融(明白了,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