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可以相互引路得到证悟。就是说我们学佛、学菩萨、学佛法,内外要相应,就是说外表和内涵要融入在一起,......心和行为要一致 白話 佛法3-11 《觉受是悟,悟道是觉》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35&tim=1681180678745
相关开示: 学佛的纲领提出来了——就是“见、修、行”三位一体。“见”就是见地,就是你的见解;“修”就是修证,修心之后证得,明白了;“行”就是行愿,你的行为。依照这三个纲领去读一切经文,就慢慢明白经文的真谛、内涵。 很多人没师父,自己盲修瞎练,到最后见地又不对——对学佛、对人生产生的见解和理解不对;见地不对,理就不对,就不是正确的理论了。 见解错了,行愿就做不到,行愿没了。行愿是什么?有愿力,要去行、要去做。没有行愿,功德怎么能圆满呢? 功德不够圆满,见地、修证就有问题。功德不圆满的人,他的见解是不是错了?修心证得的对佛法的理解力就一定有问题,因为它们是三位一体的。所以行为和愿力没有到位,见地和修证就有问题。 这就是师父要告诉你们的,要特别当心,三位一体。 视频开示 第52集 《见、修、行是证悟的纲领》
在佛经里“解”道紧要,就是理解佛法固然非常重要和要紧,但是我们修的行为更重要。 很多学佛人嘴巴里念经念得很好,心里明白佛理也明白得很好,但是做出来的事情都不像人,没有去好好地“行”,最后还是白修,一场空。 所以佛法里讲知行合一(就是你的知识和行为要合成一样),行解并重(修行和理解佛法的能力要一样)。真正理解佛法是在内心之中,真正地懂得,能够运用佛法在生活中,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之解。 —视 频 开 示 第56集 《 知行合一是为道 》
我们学佛人要懂得用心,做什么事情要深,要用心(内心)来做。就是《心经》里讲的“行深”——行要深,“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你在这么做的时候,观世音菩萨说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说,你学佛越认真,越能照见五蕴皆空。 能够照见五蕴皆空的话,你就能够得到正等正觉,以后还能成为佛——无上正等正觉。 视频开示 第47集 《若能布施心 智慧能行深》
wenda20150306 14:24 怎样算真修实修 问:臺 長经常在节目里说,现在很多人在学佛,但是真修实修的人不多。那么真修实修的标准是什么?只要每天坚持念经就算真修实修了,对吧? 答:不一定的,形式上也没有用。真修实修的人就是时刻以菩萨为榜样,每天用菩萨的思维、行为、语言来对照自己在生活当中所有的行为、思维和语言,这样才叫真修实修。
Wenda20200228 01:09:55 何为“大行智慧” 问:《 佛-子-天-地-游-记 》提到一位弟子自私固执,没有佛弟子的大行智慧。请问师父,佛弟子的“大行智慧”具体有哪些? 答:大行智慧: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大行普贤菩萨”就是叫你们平时的所有作为、善的东西全部要放在现实的行为当中。嘴巴里讲得再好,你行为上没有,有什么用? “大行”是什么?你自己要行为的,你要去做的,所以人家说“大行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大行”就是说你要去众善奉行,不但嘴巴说“我要做好人”,你去做啊!“我要做好事”,你去做啊!“我要做善人”,去做啊!“我要慈悲”,去慈悲啊!就这样“大行”(明白。 这是不是应该作为我们佛子的一个标准?)肯定的。修行修心,修你的行为。因为你的心在指挥你的行为,你没有善的心,你哪来善的行?所以叫善行善心。一个人嘴巴里讲得再好,天天在菩萨面前求、念经,不出去做,你没有大行啊!(明白,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41212 26:30 怎样做到知行合一 问:师父,怎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答:知行合一,你自己知道的、学到的知识,和你的行为必须要合一。举个简单例子,你学的知识叫人与人为善,但是你做出来的动作,都是与人不为善的,那你能知行合一吗?你学的知识就是培养你有修养,那你的行为必须要有修养。 你一个女人,跑到外面去就必须有修养,不能骂人,不能讲粗口,不能讲荤笑话,本身这是行为。这行为怎么来的呢?因为脑子里学到的知识就是下流的,所以你才会有这些下流的姿势和动作。所以你要是脑子里全是学的佛法,你这些动作怎么可能来呢?你这些下流的话怎么可能出来呢?那就是“知行合一”啊。“合一”就是完全心里想什么,动作就做什么。一个善良的人,做出来的全是善良的动作知行合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