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回复: 0

【课件】6-24.正思维求佛 去除厌离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1

回帖

126万

积分

积分
1263180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件】6-24.正思维求佛 去除厌离心

6-24.正思维求佛 去除厌离心

 

  学佛的人在生活工作当中,在与人接触时,都要守戒。一个人如果不能守戒的话,这个人应该说就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佛人。因为学佛人守戒为本,能够守住戒的人,这个人就是学佛人,而不能够守戒的人,这个人就是一个凡人。为什么学佛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有些人还俗了? 有些人学佛学到一半背叛了?因为这些人还生活在生死当中,他们没有脱离生死。我们学佛修心学到最后要能够脱离生死,大家知道什么叫脱离生死吗?就是知道自己以后到哪里去,知道自己怎么生出来的,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在社会上做善人,所以,一个想得通的人,他脱离了生死, 他就会慢慢地脱离人道的境界。

 

    有些人背叛了佛,有些人还俗,还有些人修一阵子不修了,因为他们看不到菩萨的慈悲,所以菩萨的智慧他们也不能接收到。为什么呢?因为他求菩萨求得很多,他什么都求,天天把菩萨作为一个可求显灵的机器一样,过几年没有达到自己所求的愿望,就开始对菩萨产生一种厌离心,就是讨厌的、离开的心。他以为菩萨最好能够一求就灵,他不知道,求佛就是求自己。很多人修心念经念得很好,他一求就灵,而有些人修心不精进,念经念得不好, 他求得也不灵,难道不是他自己本身的原因吗?去怪人家干什么?

 

    师父喜欢拿学校小孩子读书来举例子。一个小孩子天天去求老师说,“老师,你把我教得好一点,老师,你把我的功课批改好一点”。你还不如看看自己读书到底用功不用功。你把功课做得好一点,你把书读得好一点,你还要老师帮你把作业批改得好一点吗?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来到达人间的愿望,人间的愿望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来达到的。我们求菩萨求得不灵了,以为是菩萨不灵,殊不知是你自己心不诚啊,你自己身上的孽障很多啊。所以,很多人会由爱菩萨、求菩萨,慢慢地到产生了一种厌离心,讨厌了, 觉得菩萨怎么老不灵啊。一旦讨厌之后,就慢慢离开了菩萨。

 

    不要为名为利来求佛。如果一个人学佛修心,只是为自己的名,为自己的利来求,他没有达到目的的话,那么, 他就会产生一种厌离心。这就是为什么师父告诉你们,其实拜佛不要太多地去求佛,因为当你求得越多,你的功德不够,你的愿力不够,你的福德不够,那么这些反射回来的业障,造成了你学佛的障碍。听得懂吗?想一想,你拼命地想把孩子送进精英中学,孩子为了读书,苦得不得了, 然后呢,为了满足你非要让孩子考精英学校这个要求,你天天在给他补课,饭也没吃,要是最后还是没有考上的话, 身体也会垮掉,而且孩子还会对学校、对老师、对所有学的东西产生一种厌恶感。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地方,小孩子的压力太大,没有考上指定的学校之后,见不得父母亲然后自杀,反过来有一个反作用力出来了。

 

    师父叫你们学佛不要求得太多,要让你们少求少欲望, 多求多欲望,不求没有欲望。难道你跪在菩萨那里你不求的话,菩萨就不知道你想要做什么了吗?你可以点到为止。而有些人在念经的时候天天地从早到晚就是数落着这些事情,你完全可以点到为止,“菩萨,你保佑我某某某能够 怎么样”。一句话结束。人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后,他一定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犹如一个人没有达到目的,会产生瞋恨心一样。一个男的去追一个女的,没有追到,接下来, 他就开始诽谤她、诬蔑她,所以,用所求来接近佛,因为他每一次拜佛、求佛的时候,他是用自己的求来接近佛的, 那是不干净的,大家听得懂吗?等于一个人平时从来不看这个朋友,一旦自己有事情了,他就来看这个朋友了,这样的话连菩萨都会被你污染了。

 

    很多人在庙里,误以为菩萨就是专门接受你一点水果、烧几支香,你把菩萨看成贪官污吏了,对不对?你们不了解这些事情,实际上无求就是有求,真正的有求到最后就是无求啊。所以,最好不要求太多,而实实在在地做功课, 实实在在地修心、念经,你照样能求得到。想一想,周阿姨现在这个年纪了,她天天什么话都不讲,天天就这么念经。你不讲自己要活命长,你说菩萨知道不知道你想活得长一点?否则你念经干什么?菩萨知道,地府知道,所以有一句话叫“天知地知”啊,你自己也明白,你还以为菩萨、地府不知道?你多做善事不就是有福吗?否则你做什么善事啊。你念《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你不就是求寿吗?你还要跟菩萨讲什么?每一个经文里就代表着你求的一种意思,那你还要讲什么?

 

    举个不是太恰当的例子,你跑去托一个领导帮你给某人打打招呼,你只要一去跟他打招呼,他就知道你来的目的了,你还要拼命地在跟他说,“我想做正科长啊”。你跟他把这话讲出来,人家觉得你就是个小贪官,就知道有目的地想做一些事情。很多东西啊,不要觉得菩萨变成你的占有佛。什么叫占有佛?你今天在这里一跪,不给人家磕头,你就拼命地占很长时间,你把菩萨占为己有了,难道菩萨天天帮你解决家里的问题,帮你解决儿子、孙子,帮你解决你的爸爸妈妈,帮你解决你的工作、你的婚姻, 你这不是在占有佛吗?你们给菩萨付出了什么?你们来污染了佛,把菩萨这么伟大的心灵污染了,让其他人以为菩萨就是专门接受你们供养,然后来帮助你们,听得懂吗? 师父讲得很深啊,求了半天还不知道,今天来问师父的人说,“我许了这么多愿,为什么还不灵?”师父说, “你是怎么样许愿的?”他说,“观世音菩萨,你如果让我怎么样,我一定怎么样怎么样。”你跟菩萨讨价还价啊? 连拜佛、许愿、求佛都不懂,这个人怎么修得好佛啊?你应该讲:“观世音菩萨,我一定好好修心,我这辈子一定怎么样,请观世音菩萨慈悲,能够保佑我怎么样。”而不是把人的毛病移到佛菩萨那里了,一开口就是:“菩萨, 我今天许愿,只要你帮我怎么样,我一定怎么样。”这样的话你怎么讲得出口啊?你的脸红不红啊?以为菩萨是为你所用的,实际上,这就叫痴性,你愚痴的本性已经出来了,明白吗?愚痴是让自己做错事情后,还要让菩萨来替他承担,对不对啊?你们每个人求菩萨的时候,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吗?你们做错之后,求菩萨来帮你们解决问题, 这不是自己做错事情让菩萨来替你承担吗?好意思吗?

 

送点鲜花、水果来打发菩萨啊?菩萨不要你们这些东西,菩萨要你们的心诚,要你们的心皈依佛门啊。为什么很多大庙,很多人就是烧了香,做点功德,捐点钱,他还是不灵啊?因为他身上的业气太重,业障的气场太重了, 而且他不能明白佛菩萨在人间,他到底来干什么的?菩萨是专门帮你们做错事情来承担后果的吗?会,是的,但是菩萨是帮助那些愿意悔改的人,愿意改邪归正的人,愿意能够重新做人的人,他来帮你消业障,来提升你的境界,让你以后不要再去做错事情,而不是为某一件事情来帮你擦干净罪业,听得懂吗?  

 


金言法语


学佛修心学到最后要能够脱离生死,

 

不要为名为利来求佛。

 

实际上无求就是有求,真正的有求到最后就是无求

 

菩萨要你们的心诚,要你们的心皈依佛门

 


相关开示


原文:学佛人守戒为本,.....学佛修心学到最后要能够脱离生死,

人间就有菩萨,能够脱离生死,看破人间,不贪名利,就是菩萨。

——2-41、学佛境界,懂得因果,能舍即空

 

很多人想达到觉悟的最高境界,但最高境界的目的是什么?觉悟最后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觉悟呢?就是做所需要做的事情,我无所求地去做,用自己的本性良心去做,所有做的事情那就是你的目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修行。所以修行人要修到自己无所求,没有目的地去修,最后就是达到觉悟的最高境界了。所以和尚走的时候叫涅槃,涅槃寂静就是完全静了,他就坐在那里,完全没有目的了。过去很多法师,当你们给他东西的时候,他就笑一笑,不接受的,他觉得够了,他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他有一套袈裟就够了,要钱干什么?

——白話佛法9-20《缘起是意识形态的开始》

 

【故事】学佛人离欲得乐,只有放下追求,你才能脱离烦恼-20191020 马来西亚吉隆坡

文字部分:

有一个小孩子问老师:“老师为什么我做错事情,大人可以打我,大人错了我却不能打他们?”没想到老师竟然这么回答:“大人打你,因为你打不过他们,等你打得过他们,大人就开始跟你讲道理了。” 人生的理可以这么讲,也可以那么说,实际上只是一种理念的转换。人生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如意?缘起缘落,缘生缘灭,万相皆为心造,不如意的不是你的人生,而是你不消停的心。

 

财色名利,皆属虚妄,学佛人离欲得乐,只有放下追求,你才能脱离烦恼。其实在这个人间,除了生死,其他都不重要。沙特阿拉伯的王子33岁就离开人间,他拥有了钱财和所有一切,但是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虽然不富有,但是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和帮助别人的热情。所以我们能够活着,就是成功。(掌声)

 

Wenda20190614A   18:48  

如何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你对人间的东西要空性,要放下

女听众:中国讲的五行有相生相克,十二生肖的属相也有相生相克,但是像师父却可以和什么样的人都合得来。古时候有句话叫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否五蕴非常少的人就可以包容一切众生,与什么人都合得来

 

答:对,这个讲得很对。你想想看了,跳出三界了,你不在三界当中啊。比方说我们经常讲的,这个事跟你没关的,很容易大家都跟你好;你一介入某一件事情,他看见你就逃了。跳出三界,“三界”是什么?天上讲的叫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有的人又把三界指为我们人间、地府、天上,实际上并不是。

 

三界从佛法上讲的就是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叫你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你就完全脱离了。就是说你这个人没有生死了因为你在天上还会有生死。“五行”,就是人家说阴阳五行,也就是说已经是神仙了。

 

(请问师父,如何能够脱离五行之外呢?)脱离五行,就是你对人间的东西不要去……要证悟(要修出空性是吗?)嗯,要空性,要放下。你说你感情放得下吗?钱放得下吗?你想想看了,你什么都放不下,这个也不开心,那句话也不开心,那个事情又不开心,天天忧愁,自己脸上长个疙瘩都难受半天,那你怎么跳出三界啊?跳出三界,就已经根本无所谓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啊?让他去好了。”人家骂你,“去骂好了,我自己好好做人就好了。有毛病,改。”这种人不叫跳出了?(好的,感恩师父)

 



原文:求佛就是求自己。

提问3.求佛就是求自己

———20181012纽约06:39

问:除了三大经文之外,同修平时做功课一般不会安排准提神咒,会念解结咒、往生咒、消灾吉祥神咒。同修是这样理解的:希望某件事情能够如愿,念了这些经文,可以解决一些根本的问题,因为师父曾经开示过,很多业障是因为吃了太多活的东西,或者是一些恶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求一件事情,平时不一定需要念准提神咒,也可以心想事成?

 

答:其实准提神咒也是对某一件事情……求菩萨化解你这个灾难,化解你一个麻烦。实际上任何的求,求菩萨就是求自己。很多人,比方说家里事情搞不定,吵得一塌糊涂,跑到那里跟菩萨一跪,跪在那里,菩萨没跟你讲话,对不对?他没跟你讲话,你求菩萨为什么会解决呢?因为你求的时候,你就感觉到:“我是菩萨,我不应该吵架,这个事情我应该冷静,学佛的人怎么可以这样!说不定菩萨会帮我的,明天会好起来的,我的妻子会原谅我的。”这些都是你自己内心八识田中产生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你自己在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为什么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求佛还是求自己,因为你是未来佛,你有本性佛在里面。你有智慧,只是在争吵的一刹那,你成为一个“人”,而没有成为一尊“佛”。所以菩萨就是让你在佛的面前回归本性,让你知道你是一尊佛,你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那么你理解了,开悟了,你求完之后,好像你是求了菩萨,其实你是自己解脱、开悟了。当然了,在你求的当中,菩萨一定会帮你的。

 

一个人为什么求佛不灵?因为业障让你离开智慧,让你近不了菩萨

——20140622  中国香港(3:45-6:13)

人心唯利是图,早把善良的人心丢到一边。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在加油站,有人赠送你钥匙圈,非常精致漂亮,千万不能要,因为这是跟踪器,他会跟踪你去家里,然后偷窃抢劫。买东西回到停车场,刚刚想倒车的时候在汽车后面的镜子上有一张纸遮住了你倒车的视线,千万不要下来,因为当你下车想把这张纸拿掉的时候,你的汽车已经被小偷开走了。现代人天天在造业,一造业,障碍就开始了,所以称为业障,业障会障住你的智慧和德能。一个人为什么求佛不灵?因为业障让你离开智慧,让你近不了菩萨,只有常忏悔、常念经,否则业障会越积越多,犹如一个小孩子犯错越多,越不敢见母亲一样。业障像乌云一样遮住了我们的慧命,如果我们不造因,我们哪来的果?如果没有果,我们就是拨开乌云见青天,才能去除业障,见到自己真正的本性。(掌声)

 



原文:不要为名为利来求佛。......其实拜佛不要太多地去求佛,因为当你求得越多,你的功德不够,你的愿力不够,你的福德不够,那么这些反射回来的业障,造成了你学佛的障碍。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学佛学了半天,最后要想得到的是开悟。开悟是什么?就是明白,做什么事情都不明白,这个人就叫不开悟。你到底想为了什么去做?为了什么去修?为了什么去学?你想明白了这个方向,你这个人就开悟了。为什么要读大学?为什么要读书?就是为了今后将来,有的人是为了有文化、有知识,有的人是为了以后找工作,有的人是为了自己有个学位,那么,你有了这个目的,你才会明白,明白了之后,你才能开悟。你们现在跟着师父修学佛法,你们到底明白了什么呢?如果你们是为了私利而来,那么就是不明白、不开悟。如果你们为了名,这里没有名,为了利,这里没有利,所以不能为名为利来学佛。一个人一旦为名为利来学佛,这个人就属于不开悟。

 ——6-37.理解佛性才能得到慈悲

 

Wenda20140727A  19:46  

拜佛不要太多地求佛

听 众:《白话佛法》有一篇《正思维求佛,去除厌离心》里面讲到:拜佛不要太多的求佛,因为当你求得越多,如果功德愿力福德不够的话,那么这些反射回来的业障,会造成你学佛的障碍。这种反射回来的业障是不是指因为没有求到,所以对佛菩萨产生了一种抵触心理。那么是不是有的人对佛教很反感,很不喜欢,是不是也与跟他的抵触心理产生的业障有关系呢?

 

臺 長:那当然了,完全有道理啊!因为他本身对佛不是完全相信,所以当他求得不灵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反感的情绪,如果你对佛完全相信的话,就算你求得不灵,你也知道并不是菩萨不帮我,是我业障太重啊!这谁都知道的道理啊!(明白了。我的问题问完了)你又出来一个,不停地有这些孩子的,就像过去海外很多像你一样的孩子在很精进地努力学,一个个都是菩萨、小菩萨,我告诉你,一个个都会出来的,这种动脑筋的孩子,很精进的孩子,要开悟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未来的菩萨!你好好地努力,小丫头!(好的,感恩师父!)

 

Wenda20171103   35:34  

关于“心死神活”的开示;不追求物欲代表境界提升

女听众:师父,您在《白话佛法》里讲到,我们要修,修的是精神和意识上的东西,我们修到最后要让自己心死神活,心空神活,这样才是真自由。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答:心死神活是什么?什么死?对物欲的,不要去追求它。知道这些东西都不会永远属于你的,你对它看死了。神活,精神活了。对欲望的不追求代表着你境界的提升,“人到无求品自高”。

 

Wenda20180223  47:39  

用功德求事情太多会影响莲花

听 众:我们在求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会用自己的功德去求,用的时候会特别灵。功德越求越少的话,会不会影响我们天上的莲花呢?

 

臺 長:那当然了,你功德越少莲花站不住了。比方说你在城里读书,平时的钱都是靠家长给你寄过来的,或者你的功德——你在那里房子出租,每个月他给你寄来,对不对?你不停地把房子出租的钱都用得差不多了,那你怎么活啊?明白了吗?(对。是不是它也会影响莲花的大小?)那当然会影响,所以我们经常跟人家讲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啊(明白了。师父,我们学佛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其实拜佛不要太多地去求佛,因为当你求得越多,你的功德不够、你的愿力不够、你的福德不够,那么反射回来的就是业障,造成你学佛的障碍。可以这样理解吗?)可以。

 



原文:实际上无求就是有求,真正的有求到最后就是无求

Wenda20181019   15:50  

为何求事情也会遇到梦考;关于“有求”和“无求”

男听众:我们求菩萨某件事情的时候,有时候菩萨直接帮我们完成心愿了,有的求了不灵,有时候需要梦考,梦考过了才能完愿,这是为何呢?

 

答:梦考就是你自己信心不坚定,护法神看得出来的,你虽然求菩萨但信心不坚定。有的人临时抱佛脚地求,你说怎么不要考试啊?你这个本身就是有所求,你为求而所求,人家是不为求而所求(那护法神考他,他一旦通过了,菩萨就满他的愿了?)对啊,就说明你这个人经得起考验,你不是为求而所求,你是无求啊,无求的话,那你就是有境界了。你现在有求有求就苦啊(哎呀,是啊,有求就苦啊。那个求就是有欲望,有欲望就……)苦了

 

(师父,求事情的时候遇到梦考没过,如何补救呢?)梦考没过的话,就说明平时在自身意识当中还存在缺陷,你要是自身的意识已经完全非常纯洁的话,你哪会求啊?有求像无求一样,求了像没有求过一样,没有求就是有求。你说你不去求菩萨,天天给菩萨磕头,你有求吗?(有求也无求)好了,你天天给菩萨磕头,你怎么会无求呢?你求了,但是你没求啊,没求你有求吗?这不就是境界的一种提升吗?(对,那求事情梦考没过需要念礼佛大忏悔文吗?)念就念了,没关系的,一般念3遍就可以了。

 

Wenda20180401A  18:52

念功课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求,如何理解“念经无求”的境界

听众:师父之前开示说念功课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求,那么比如我们平时念大悲咒时祈求“身体健康,增强功力”,如果要达到无求的境界,是否应该连这一句都不讲呢?

 

答:那当然了。无求并不代表你无求,无求就是空,有求叫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求了就是无求,无求就是求。我问你,你念经为了什么?是不是求更顺利一点?你虽然嘴巴里没求,菩萨会不知道你为什么念经的?那么菩萨保佑你了,你是不是有求了?你说你有求,你求了吗?没求啊(求了)求了?(心里想了就是求了?)心里也不能想——无求啊。嘴巴不讲心里想,那也叫犯罪。还“心里想”呢,你这个理解太肤浅(对不起,师父。如果我们只说“祈求观世音菩萨加持我某某某更好地弘扬心L法门,让我能够救度更多的有缘众生”,可以吗?)可以。

 

提问5.如何平衡修行中的有求和无求

———20170828吉隆坡06:58

问:共修组中有的师兄认为无求的修行功德比较大,有的师兄认为求参加法会、放生等顺利是正求,应该多求,还有的师兄现实中太苦,工作、生活、身体各种问题,让他不要总为自己求,又不太可能。请师父慈悲开示,我们应该如何去平衡修行中的有求和无求。

 

答:首先,有求,那是初级阶段,所以当一个人刚刚学佛的时候,你不叫他求,他不会信佛;你让他求,菩萨会慈悲他、会帮助他,菩萨本身就是救苦救难。所以你们有难了、有苦了,你们求菩萨很正常,观世音菩萨会慈悲保佑你们,对不对?但是如果你整天地求,求得过分了,那就有问题了。所以最好就是:先是求,求到家庭平安,各方面都好起来的时候,就慢慢地开始要为众生求,要无求。“人到无求品自高”,没有求当然比有求好,但是有求总比不求好。

 

Wenda20180608   24:34  

如何理解“人到无求品自高”;为众生求算有求吗

男听众:“人到无求品自高”,请教师父,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无欲自然心如水”吗?

 

答:差不多,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解释的。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没有要求了,你品德当然高了。比方说,一个女的不要人家男人财,不要人家男人这个,不要那个,人家男人尊重你吗?(尊重)你说“你给我多少多少钱,我嫁给你”“你给我买多少金银首饰,我嫁给你”“你要有多少多少东西,我嫁给你”,你嫁给他之后,他看得起你吗?(看不起。当我们求人的时候,一般我们的语气就会很低声下气这样)对啊。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要低声下气啊?(因为我们要求,要得到)好了。你无求的时候,是不是品自高?境界就高了?(嗯,而且还很自在)对啊,你无欲——没有欲望的话,当然心就平静了(嗯)现在不管什么东西,人家给师父奖状我就拿,人家不给我奖状我从来不求的,有什么好求的?(明白)人家愿意给你,那就是给你的,很好啊,你对社会有贡献了,人家给你的。

 

(对。师父,我们如果为众生求,这样算是有所求吗?)为众生求,本身就是高尚的,已经不算求了,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为自己所求,因为不是为我相了,没有着相了。为众生求,本身就是个理想,就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已经不是属于有求了。“有求皆苦”不是指这种,明白吗?

 

(明白。师父,当我们求不到的时候还会感到痛苦,这是不是所谓的“求不得苦”呢?)是啊。我问你,如果一个县长为了当地的老百姓到省里去跟省长求,说“给我们县里怎么怎么……”你说这个省长会看得起他吗?当然看得起他;如果“省长,你帮我家里搞搞定,我家里这个……”你说省长会看得起他吗?(明白)

 



原文:菩萨要你们的心诚,要你们的心皈依佛门

视频:061.学佛修心该如何保持精进不退转?学佛要心诚、要有感恩心。

 

佛台小没有关系,菩萨是看你心诚不诚

wenda20111211_2039

众:我家房子小,佛台也小,就和卧室在一块,您看可以吗?

 

 

长:可以,佛台小没有关系,菩萨是看你心诚不诚,不是看你家大小——观世音菩萨是慈悲众生的,不是专门慈悲有钱人的(我感觉我和卢台长有缘,感谢卢台长,我一定好好修)向大家问好!

 

Shuohua20170721  21:59

脑瘤转移,只有心诚求菩萨;不要贪图人间的东西,多开悟,做菩萨

听众:师父,有一个小同修现在已经脑瘤转移了,然后做手术,又转移到颈椎了。她是2002年的马,女孩,她自己的业障自己背,师父给她开示两句吧。

 

答:你看看,2002年,只有十几岁。现在知道了吗?棺材不是专门装老人的。我跟你们说了,爸爸妈妈不相信,杀生、吃活的东西,孩子有好报吗?孩子死掉就死掉了,爸爸妈妈会痛苦多少年(他们现在全家已经在修了)刚修(对,已经放了一万条鱼了,她自己本人每天坚持3张经文组合,也许愿吃全素了。她爷爷奶奶帮她助念稍多点)叫她好好念,求求菩萨保佑吧。你告诉她,连死人菩萨都会让他活过来,只要心诚就可以了

 

(嗯。她许愿四个月念1000张经文组合,两个月内放2万条鱼,这个许愿还可以吗?)可以,都是临时抱佛脚。最好的就是……你看看出家人,没有事的时候出家那是觉悟,有事的时候出家那叫不开悟。有情债了,不好的债了,去出家,那还是不开悟啊,他慢慢在里面再开始开悟。人家从小就出家,或者在某一件事情上想通了,人家放下了,人家这才叫觉悟。一念觉,就是悟。你们这些孩子,不要整天“我啊,我啊,你啊,你啊”,真的可怜啊,贪图人间的东西,等到果报来了,还自受,这就叫自受(对)加两个字,叫自作自受(我们努力改正,师父,您放心吧)好好改毛病了,上不了天你就更自作自受了。好好改毛病,帮助别人(感恩师父,我自己会天天改的)脏得……我告诉你,有些脏的人,我现在看都不要看;看法师,开心啊,人家干净;看人间的人,个个脏得……脑子脏,身体洗干净没用的,里面脏啊。一看就知道自私自利。我问你,你看到跟你小气的人、跟你嫉妒的人,你觉得讨厌吗?你觉得他脏吗?人家没去想,他把人家想得很坏,你觉得他脑子脏吗?(脏)整天动小脑筋的人讨厌吗?(讨厌)碰到事情就为自己想,碰到事情就害人家,你说这种人不讨厌啊?(这种人很讨厌的)连爸爸妈妈看到自己孩子这样,爸爸妈妈都不要。真讨厌啊(对)

 

你现在知道什么叫正气浩然啊,永远要干干净净,永远要正气,正信,正念。整天为自己想的人,真的很讨厌(我们都跟师父学,我们觉得现在有时候是一会儿跟师父一样去学,学到东西了……)好好学佛修心,少讲话,多念经(明白)真正的开悟,那是用你的悟性,用你的本性,不是嘴巴到处讲,“呱呱呱……”(嗯,感恩师父)多开悟,做菩萨,不要回不去(师父,我知道)急啊,师父急得不得了,看看世界上有多少人在愚痴当中活着,天天像动物为了生存一日三餐一样这么活着。

 

如何理解“有佛不求佛”20190215-laixin286

•来信二百八十六

问:师父在白话佛法第七册中讲到“有佛不求佛”,其中说道:“今天有观世音菩萨在,我们不求观世音菩萨,你就是在求佛,因为你用你自己心中的佛来解决你在人间的问题,你今天不把自己心中的佛当作佛来求,那你就心中无佛,你求的佛也是空的,没有跟佛接上气。”请师父开示“有佛不求佛”。

 

答:每个人要用自己的本性佛来学佛,所以说“观自在”,看自己,佛说众生皆具佛性,都是未来佛,以后都有机会成佛。要有自性,就是自性佛,要相信自己有佛性,你就能修好。不是求,而是用自性佛,观世音菩萨救你们也是慈悲你们,让你们能启发自己的觉悟心。梵文的“佛”就是觉者。

 

wenda20150816B  44:28  

修心就是修出佛性,不执著人间虚幻的东西

 

女听众:请师父慈悲开示,是否从修心的另一个角度讲,“菩萨不觉于世,只觉自己”,“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与“不见他过,但见己过”是同一个意思吗,师父?

 

答:嗯,差不多(如果说从这样理解,那一切都是这颗心,其他的一切境界是一切幻化为业力所现,是吗?)对(好的。如果说只有心的感知才是真的,戒定修心,修出圆融智慧、修出佛性,恢复我们的原生态,同修这样理解可以吗?)

 

可以。因为当人间看到的一切,其实万物唯心造,就是你的心在起变化。所以,修心修心就是把你这颗心修成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那人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空幻的东西,所以你所看见的东西叫你不要执著,这就是道理。明白了吗?(明白)



白话佛法选摘

【精选】拜佛求佛,不是真正学佛

第9集 不让恶缘成熟是智 200307C

我们怎样来解脱自己?我们人总是先有欲望而求之,要学佛之前,到庙里去,不是真正地学佛,而是拜佛求佛,不是学佛,拜完了就走,求完了菩萨就走,烧完了香就跑,这叫信佛吗?真正地学佛是学啊。人最早的时候总是有欲望才开始到庙里去接触佛法、学佛,慢慢学了佛之后,“原来拜佛还要学”,那么学佛陀的精神,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学地藏王菩萨的大愿等等,就令你入佛智——进入佛的智慧。像现在这么多的弟子,师父已经令你们进入佛智,你们已经有佛的智慧,你们很了不起。按照过去讲,就是令你们进入佛智——佛的智慧,可能可以证得一些初果。

 

开悟最重要,因为我们的业障很重,有欲望才会有烦恼。一个人没有欲望,哪会来烦恼?有欲望才会有所求。一个人去求菩萨,是因为有欲望, “我希望家里好,我的孩子好”“我这个事情能够成功”“我的孩子能够考上”,有欲望了才去求,有所求,慢慢地就会有因缘。你今天求了,你是不是种下善因?这个因有了,那么菩萨会保佑你,菩萨一看“很虔诚。他许愿了,正在实践他的诺言”,菩萨就给你这个果。善果就是让你成功,善果成功。你因缘具足,就会有佛缘。你今天因缘具足,求佛、拜佛、念经、许愿、放生,因缘具足,佛缘就来了。佛菩萨的缘分跟着你之后,你有所求,开始是为自己求,我们学佛人开始的时候都是求自己的,跪下去的时候,“菩萨,保佑我身体健康,保佑我的家庭好,保佑我……”都是为自己所求;慢慢地境界高一点,想一想师父说过的,一般求三个大的事情,其他小的可能就不是太灵,然后三个大的为自己求了两个,留一个求家人的事情,慢慢开始给家人求,这都是属于小我;求到最后就为众生而求,为众生求的人就是进入大我,就是有智慧。佛菩萨很慈悲的,菩萨让我们有一个开悟的过程,先求己,后为众生而求,这叫慈悲。

 



【PPT新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课件】6-23.舍弃小我 明了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8-11 16:22 , Processed in 0.0511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