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40|回复: 0

自觉自悟。2-46

[复制链接]

1565

主题

3

回帖

6893

积分

积分
6893
发表于 2021-2-2 11: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觉自悟,......一个人只有把烦恼真正的放下了,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想获得心灵的解脱,要能不为物所牵,

 

白話 佛法2-46 《 使用智慧能量,认识虚假自我意识》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11&extra=a:2:9:&tim=1681194016706

 



相关开示:

 

菩提心以觉心为主,先要觉悟自己的心,先求自觉。自觉就是自己要觉悟,先要自己觉悟了,而后觉他。你这个人自己都不觉悟,你这个老师连自己都不知道佛法,你怎么能够教导你的弟子学佛?所以佛心就是众生心,因为佛理解众生,因为众生就是未来的佛。

 

—广播开示 第5集 《 缘识提境,觉悟菩提 》



 

佛是觉行圆满。“觉”就是自己能够感觉到自己所有的行为,包括思维、行为、语言,全部都是圆满的,这叫觉行圆满佛。

 

—白話 佛法 11-9 《 守五戒 觉行圆满 》



 

只有当八识田中清净无碍,干净,……所有的一切全部要把它照见五蕴皆空、空掉,然后你才能放射出佛光,照耀着你自己阿摩罗识的本性。

 

只有佛光的显现才会有光明的前程。

 

我们学佛修心的人,就要学会将自己内心回归自己本来的心地。……不要去纠结在人间的一些人我是非当中。佛陀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是虚幻,是空无的,

……

我们要证得三摩提。实际上就是让你证得涅槃妙心,你要彻悟……明白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的,到最后全是没有的。既然没有的,不就回归本来的本性,不就是涅槃吗?你不就能够彻悟了吗?你不就是佛法界讲的“正法眼藏”?

 

视频开示  111集   《悟性的解脱》

 


 

Wenda20171210B 20:52

如何理解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

 

问:《 》第一册第5章里说到:“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请师父慈悲开示,这个我看不明白。

 

答:“不觉余事”,不发觉、不去察觉其他的事情,就是说菩萨明心见性,他知道自己的心,自觉“只觉自己”,就是菩萨不去在乎人间五欲六尘的烦恼“觉自心”,觉自己的本心,不是只关心自己,是觉悟自心。明白了吗?(明白)



 

Zongshu20171130 07:10

学佛要脱离人的境界;用佛菩萨的智慧才能解脱人间的烦恼

 

長语:学佛做人,学佛为人,学佛要脱离人,境界要上升到菩萨。人不能被人所困,只有依靠菩萨和佛的智慧才能解脱人间的苦恼和人间的烦恼。苦恼和烦恼是不一样的。烦恼是初级的,苦恼已经到中级阶段了,已经是苦了,尝到果了。

 

烦恼是刚刚开始,如果在烦恼阶段,就能把那些业障克服,念经念掉,然后自己想得通,好好地念经,可能你就没有苦恼了,只有烦恼。烦恼来了,要用般若智慧,用菩萨的智慧,用菩提的智慧,所以烦恼即菩提。烦恼来了不要怕,有智慧的人什么都能解决,没有智慧的人什么都解决不了。



 

Wenda20171231B 43:43

“自在修心”与“不自在修心”的果报有何区别

 

问:修心有自在修心与不自在修心,不自在修心会得什么样的果呢?

 

师父答:不自在修心,就是修得慢,成果慢,因为他还在缘分当中走。一个是放下了修心,完全放下了,那修得快,得的果报也快,善果得到也快(明白了)



 

wenda20150426B 24:35

臺  長 “见相不离相,见法离法”的开示

 

问:我们前两天学《白話 佛法》,我们讨论了半天,不同的师兄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师父,您给我们开示一下,“见相不能离相,见法要离法”是怎么讲啊?

 

答:“见相不离相”,很简单,就是心中不管碰到什么事情,要境转而心不转。“见相不离相”就是说不管外面发生什么情况、什么现象,你的心还是老样子,不要去随着外面的环境变化。大家都在贪污腐败,你照样不贪污不腐败,最后你还是一个清官,别人全抓起来了。明白了吗?(明白了)

 

“见法离法”现在还不懂啊?见到人间所有法界里边的东西,知道了就离开它。比方人家说:“哎呀,给你做个会长。”我知道这个会长了,我就离开会长,我不要做会长,一做会长我烦恼不断,对不对啊?(嗯)见钱就离开钱,因为见到钱你拼命要去抢、要去夺、要去争、要去赚,最后你就被钱所迷惑、被钱所淹没。所以很多人一辈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要离开这个法,实际上就是这个法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空无虚无的,一切不可得。所以在不可得的前提下,就得必须要抛开它、离开它,你才会得到心境的平安、心境安宁,听得懂了吗?(嗯,感恩师父开示!)

 

 

 

 

 

 

 







上一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2-46
下一篇:学佛,首先要彻底放下自我,要没有我。2-46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7-15 15:25 , Processed in 0.0409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