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0|回复: 0

【新课件】2-44、心如水,性如镜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33

回帖

128万

积分

积分
1284945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课件】2-44、心如水,性如镜


2-44、心如水,性如镜

 

     师父今天给大家讲怎样断除烦恼,人有一个毛病,什么东西都要,都要全部收下来,什么吃的东西都想吃进去,什么玩的都想玩,所以就造成了,什么样的烦恼都全部照收。因为人有什么都照单全收的习惯,所以才会产生烦恼。烦恼是怎么来的呢?都是自己找来的,犹如水中月,水中原来是没有月亮的,但是,为什么会在水中看见月亮呢?那是因为你在水中找月亮,那是因为月亮过来了,才让这个水不平静,多了一个东西,过了一会儿月亮走了,水就平静了。这个水犹如你们的心一样。犹如镜子照到花一样,如果没有花,镜子是照不到花的。我们这颗心就像镜子一样是透明的,如果我们看不到人世间的什么东西,我们就不会起烦恼。我们没有看见花,我们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干干净净,因为我们看见了花,照见了这个镜中花,所以我们的心才会不平静。

 

接下来师父给你们讲去除烦恼要懂得一个境界,你们的心就是一个境界,你们今天修到什么程度了,你的境界就到什么程度了。你今天做了功德,没有带任何的私心杂念,那就是功德。你今天帮助了人家,你没有用心去做,而是有目的,或带着情感来做事情,就是没有修好,没有境界。学佛修心真的不容易,如果做任何事情,都带有私心杂念,你的境界就不能提高,你的心就不能平静,就会起烦恼。明明是做功德,也会起烦恼。

 

当你的烦恼在你脑子里的时候,当你的心境界不高的时候,当你把喜欢的东西全部拿到身体上、心上的时候,当你把一切东西全部照单全收,把吃的东西全部吃下去(因为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吃),那个时候你得到了一个东西,那就是病。比如,把人间所有的东西都收到脑子里,脑子就会生病。把什么东西都想吃进身体里,那你的身体就会得病。

 

所以要断除烦恼,要把心中的烦恼全部的去除。讲讲容易,你们谁能把自己的烦恼去除掉呢?今天你们哪个人没有烦恼?脸上都能看出烦恼,不要说行为、语言了。一会儿为婚姻,一会儿为孩子,一会儿为钱,一会儿为工作,一会儿为身体等等,你们烦不烦啊?你们学到今天放得下吗?师父常常给你们讲烦恼应该怎样放下?就是要想得开啊,就是要想得通啊。想不通的时候,就是要求佛菩萨,要有恒心念经,求佛菩萨能帮助我想得通,把烦恼去除掉。

 

今天有一家三口专程从中国来见臺長,他的两个孩子都是痴呆,父母非常的痛苦。师父帮他们看了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妈妈原以为是自己打胎的原因造成的,实际上不单单是打胎的问题,主要是前世所积累的业。前世的业障太深了,然后加上打胎,所以孩子一生出来,就像一个炸药包一样马上就点着了,这个炸药就是他前世所造的业。师父问他:“你家族里有没有做过杀业的?”他当时说,“没有,想不起来”,最后想起来了,他的妈妈是卖田螺的,到水里去捞田螺,然后拿去卖,他妈妈就这样靠卖田螺把他养大,而且供他上了大学,就是因为他母亲的这个职业,造成了他一出生,就有血液病,而且累及到他的孩子都是低能症,所以他非常的痛苦。师父帮助他找到了病根,帮他们找到了治疗的方向,也给了他们希望和信心。

 

他问师父:“臺長,如果,我妈妈当时不去捞田螺,去卖田螺,怎样能够把我养大呢?我又怎么能够去读大学呢?”他讲话有道理吗?有啊。从境界上来讲,如果他妈妈有境界的话就不一样了,因为他的妈妈在人间,她认为养儿育女是天职,所以卖田螺也好,或做什么事情也好,都是为了把孩子养大,但是她不懂啊,自己造的业将来一定会报应到后代。他妈妈去卖田螺了,所以造成了孩子一生出来就有血液上的病,而且她的孙子,外孙都有病,现在给她带来的灾难,是远远超过她当时养孩子的苦难和灾难。师父现在给你们讲这个现实生活中的事,就是让你们明白道理,明白因果定律,种了什么因,将来一定会有什么果报。

 

学佛要无所得心,我哪里有什么心啊,我没有这个心,没有这个烦恼的心。无所住心,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放在我的心上,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让我得到,把它放在心上的。要明白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心,你才能看到真正的佛心,你们把佛心忘记了,所以才会贪瞋痴。

 

如果一个人语言尖酸刻薄,终生为薄福之人。你们现在跟随师父学佛法,千万不能讽刺人家,经常讲话讽刺人家的人,他是薄福,没有福气,连讽刺人家的意念都不能有,这个人只要有这种念头,他的福气就很薄。

 

要记住一切将会成为过去,如果不把烦恼抛开,你的一切就没有了,因为你将在烦恼当中度过你的一生,现在你们想一想,你们已经度过半生了,有的快度过一生了,到人间来走一次,得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得到,得到的是一生的烦恼,和一辈子的生气。你们现在把自己度过的一生总结一下,是快乐多,还是烦恼多?人的一生就这么在烦恼当中过了。菩萨说过,人道就是烦恼道。人很可怜,想一想,人类现在在做的是什么?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这个地球天天在损坏,如果不靠大家来保护,地球早晚会毁灭的。

 

如果每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都停留在为我自己做事情上,为了我才会吵架,为了我才会去争斗,为了我可以自相残杀,都是因为这个“我”字,这个是小我,而不是大我。人多么的可怜,多么的渺小,就是因为一“我”字。师父今天给你们做榜样,我对全世界的人好,我得到全世界人的拥护,大家都那么爱戴师父,谁来爱戴你们呢?只要付出一定能得到,你在帮助大家的时候,可以解决小家的问题,你想到了小家,你就解决不了大家的问题,如果大家都不去做善事,这个地球成什么样子了?很简单,就是一个境界,你们坐在这里就是要有高的境界,如果你们坐在这里没有境界或境界低,只是不做坏事,那么你们只是符合人的标准,但是,就不符合师父的标准,不符合菩萨的标准。

 

人要懂得万念归一,把一万个念头都归到一个念头上,就是归到学佛学法上,我今天什么念头都不要,我就好好地学佛,这样就不会有烦恼了。现在是末法时期,收人收得如此之快,如此的厉害,你们还要有私心杂念,放下吧,放下烦恼,不要再想了,要万念归一。万念归一念,就是一念都不能有,很多人说:我有很多念头,归为一个念头可以吗?学佛,要连这个学佛的念头都不能有,你们境界才更高,这个念头非常的重要,万念归一,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人不能有念头。

 

我们学习万念归一念的时候,师父告诉你们,三种心不能有:1、现在心。2、过去心。3、未来心。这三种心不可得。过去心,过去我怎样怎样,过去我对他多好多好,因为有了过去心,就会不开心了,烦恼就生出来了,就会生气,最后就气出病了。现在心,我现在要怎样怎样,我这个心要怎样怎样,能怎么样呢?你是谁啊?什么都没有,到人间走一回,本身就是一场梦。到了人间就是一场梦,如果有一天睡觉醒不过来了,在梦中知道自己死了,那个时候看看自己是在哪里?那就是你一生当中修为所造的果,明白吗?未来心,我今后将来要怎样怎样,我的孩子长大后怎样怎样,什么怎样怎样,先把自己好好修修心,给后代多积一点德,多积一点福。师父常教你们平时要懂得造福,到了晚年才会有福,平时作恶,到了晚年就是恶报。

 

师父接下来给你们讲佛法的理论,佛经上讲:所谓法,其实就是无法。嘴上讲的理论与法,没有去落实在行为上,这个是法吗?实际上就等于没有法的,师父先给你们讲,然后再给你们解释。因为无法,就是有法。因为没有法,实际上这个法存在吗?它是存在的,但是你说你看到这个法了吗?没有,就是没有法。

 

给你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因为有空气,你才能活,但是你看不见空气,你能离开空气吗?事实上这个空气是存在的,但是,又是让你没有感觉,所以学佛的这个法是在心中。很多人学佛学法,以为穿得干干净净,以为皈依了什么法门,因为我在这里样子好得不得了,就像有些人拿着香和拜佛时做很多动作给人家看,让人家来学,你这是在学法,而不是在学佛。真正学佛的人,是无为而有为,你好像没有做,实际上你是做了。但是实际上你是没有做,又像做了。




金言法语


我们这颗心就像镜子一样是透明的,如果我们看不到人世间的什么东西,我们就不会起烦恼。

 

学佛要无所得心......无所住心......要明白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心,你才能看到真正的佛心, 

   

万念归一念,就是一念都不能有,......学佛,要连这个学佛的念头都不能有,你们境界才更高,

 

真正学佛的人,是无为而有为,

 



相关开示


烦恼......都是自己找来的,......犹如水中月,.......这个水犹如你们的心一样。犹如镜子照到花一样,如果没有花,镜子是照不到花的。......我们这颗心就像镜子一样是透明的,如果我们看不到人世间的什么东西,我们就不会起烦恼。

Wenda20170709B 38:57  

不去造因就不会有烦恼的根;90%的烦恼都是自找的

听 众:师父在《白话佛法》中开示,每一个烦恼都是有根的。请教师父,如何能及时发现生活中烦恼的根?如何能够及时消灭烦恼呢?

 

臺 長:不去造因就不会有根了(是不是每一个烦恼都是自己找来的?)90%都是自己找来的。你种了因就会有果,只是你过去不当心种了因或者种了因你不知道,果来的时候你说“怎么会有烦恼的?”因为是你种的因。

 

台长给吉隆坡交流会的开示

wenda20141130B_4549

听 众:师父,我们这里有很多弟子给您请安[众同修齐声]:师父您好!(谢谢大家!)我们今天在吉隆坡有一个两百多人的交流会,现在很多弟子都在这里准备工作(太好了,谢谢大家)请师父加持!(好,谢谢大家!要功德圆满!)请师父开示。

 

臺 長:请大家多多地努力,因为一个人学佛精进是最重要的,不懂精进的人,那就会失去很多佛法的意念,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能够跟上自己学佛的境界。境界是什么?境界就是你对事物的理解,当你对这个人间理解得越透,你会看得越明白,你就不会再去执著,不会再去难过。所以,我们人做什么事情就要有一颗布施的心。今天你们大家聚在一起学佛,就是要求福、求德、求自己的一颗佛心。实际上一个人想有福气,就是要来自于布施的心,所以懂得布施的人才有福气。今天你们布施出时间让更多的人相信、让更多有缘众生能够获得收益,你们就是在布施福、布施自己的德,所以希望你们活在自己的心中,活在我们自己的佛性当中。我们做人一定要真正地理解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懂得生命就是责任的开始,死是任务的结束。我们到人间来,我们就是要来好好地帮助别人的,我们不是来享受的,我们也不是来生气的,我们也不是来嫉妒别人的。因为这些人等到我们死后我们都见不着,我们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生别人的气、去恨别人,因为我们是拥有智慧的人,因为我们的智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只有靠自己好好地修。

 

所以希望你们一定要懂得,我们不能到人间来把自己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生命用在整天的烦恼之中,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好好地进步、好好地容忍,好好地让自己的心平平静静,一定要让自己烦恼心去除。我们要懂得烦恼是怎么来,就犹如水中的月亮一样,水中原来是没有月亮的,但是为什么在水中会看见月亮呢?是因为你在水中找月亮,那是因为月亮过来了才让这个水不平静。我们的心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心没有去照见任何东西,我们如果照见的是五蕴皆空,我们的心就像镜子一样透明。如果我们的心已经照见了很多人间的烦恼,我们这个心就像水一样的会不平静,所以我们心不平静就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事、有烦恼。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懂得,绝对不要为了人间的点点滴滴而付出自己整个的智慧和生命。因为我们学佛要懂得无所得、无烦恼心、无所住心,就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放在我的心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值得让我放在心上的。因为人间是一个过路客,什么事情都是我们过路的,就是一种过眼云烟。所以很多人在人间有福气,很多人下辈子就没福气了;很多人这辈子没有福气,下辈子有福气了;很多人上辈子很好,这辈子就不好;很多人上辈子不好,这辈子就很好。这些都是人间的烦恼,所以真正要一世修成,超脱人间的烦恼,就希望大家真正地精进付出,不要偷懒。就是哪怕你们今天一个小小的共修,大家也要付出时间,只要能够说上话,就去度人,说的就是佛的话,说的就是好话;叫我做事情,我就做功德;叫我动脑筋,我就想着众生,这才是一个人间菩萨。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佛修心,不要以为自己学了就了不起,要放下自己去救别人,要懂得我们一定要读破万卷书啊!一定要跟着善良人,永远要懂得远离我们人间烦恼的味道,因为人生的苦味,是人生常味道,我们到人间来是吃苦的,我们懂得这个人生是不长久的,我们就不能在这个不长久的地方天天地堕落,天天地烦恼。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远离恐怖,一定要求真不求似,就是说求到真的菩萨,不求相似。如果你们今天双手合掌,还在脑子里动着其他脑筋,你们就好像是菩萨,不是真的菩萨;如果你们今天双手合十,脑子想着菩萨的事情,手上做着菩萨的事情,走的路也是菩萨的路,心中想念菩萨,嘴巴说的是佛言佛语,那你就会增加真正的知识,增加真正佛的智慧,去除人间的愚痴。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求,好好地学。谢谢大家!(感恩师父!师父多保重!)

    



原文:去除烦恼要懂得一个境界,你们的心就是一个境界,你们今天修到什么程度了,你的境界就到什么程度了。你今天做了功德,没有带任何的私心杂念,那就是功德。

【动画】着相生烦恼,要想心中没有烦恼,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Wenda20200724  34:43

智慧可以解决问题、改变心灵、提升境界、战胜烦恼

听众:我会好好修心,去读《白話佛法》。

 

答:你自己要读《白話佛法》,有的时候哪个阿姨比较懂的……(我是读浅的,深的有时候看不明白)对啊,看不明白,《白話佛法》还是《白話佛法》,你还是你。要明白道理你才长智慧啊。你可以到东方电台来问问那些小朋友,他们还懂一点的,好吗?(好吧。师父,您可以说说我吗?除了没智慧,还有很多不好的)差不多了,没智慧是最大的。没智慧你什么都不行,有了智慧什么都好起来了

 

(智慧是不是包括聪明能干?还是明白道理那方面?)你什么都搞不清楚,聪明是计较利弊得失,你的文化程度太低了。智慧是什么?智慧能够解决问题,能够改变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变得更有境界,更能战胜自己所有的烦恼。碰到烦恼你就战胜不了,你说你有智慧吗?(没有)小聪明有什么用?小聪明就是这个东西便宜,那个东西比一比,这叫“小聪明”。聪明没用的(对对,我知道,谢谢师父)

 

模仿着菩萨去做,会影响思维来提高境界

wenda20170730B_4839

听 众:师父好,弟子给师父请安。师父,有一次您《白话佛法》里边写着:一个人以后能不能成菩萨,不在于你的语言和行动,是在于你的境界和你的思维。我的问题是,你的思维指挥你的行动和你的语言,那怎么……我不明白。

 

台 长:因为你的语言和思维已经慢慢像菩萨了,因为你的行为和你的语言影响着你的思维,反过来,你的思维又影响着你的语言和行为,它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当你拼命去做一个善事的时候,实际上它反过来影响你的思维。我举个简单例子你就知道了,如果你在做好事的时候,你不知道,你就说“我要做好事,我要做好事”,你慢慢在脑子里说,“哎,做好事做得多了,不就是菩萨吗?”是不是影响你的思维了?(对)你的思维是不是境界就提高了?(嗯)你的意思我完全能够理解,就是说,因为你有高智商或者高思维,就是高境界的思维才能去影响你的语言和行为。但是反过来讲,你的行为和你的语言只要模仿着菩萨去做,照样会影响你的思维来提高你的境界。明白了吗?(明白了。师父,就是说,你有高的境界还有思维,你还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对了,为什么叫修心修行啊?我刚刚跟你们说,修心的人必定要有行动。如果你修心讲了半天,修得很好,你最后没有落实到你的行为上,你就是白修心(对)你就是有这个思维,你只不过是有佛“性”,但是你没有佛“行”

 

(如果就是去做,也没有去想“我在行菩萨道,我在做善事、做功德”,那这种有功德吗?)有啊,叫无为法。我问你一句话你就知道了,你今天在帮助别人,你没有去想,是不是算帮助别人了?(是)它不是根据你想不想去帮助,而是根据你这个行为来断定你是不是在帮助别人(知道了。因为就钻牛角尖,我认为行为是你讲了以后才有行为,为什么那个行为不算数呢?那个时候就特别纠结,怎么也不明白)有空的时候多看看《白话佛法》,增长点智慧(是,师父)

    



原文:你今天做了功德,没有带任何的私心杂念,那就是功德。

~ 佛言佛语第六册 ~

想一世修成,不能有任何杂念。

跟着观世音菩萨天天向上走;跟着私心杂念天天往下走。

修行全部靠自己,不能去怪别人,要自利利他、自律律他,心才会变得越来越慈悲。

 

度家人朋友时没有私心和欲望有功德吗

——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九十三)2020-06-30

问:《白话佛法》中讲到:“如果你在帮助别人时,对方是你的亲人、朋友,或者你带有私心杂念,即便你讲得很努力,这也只能够是善事,而不是功德。”请问,我们度家人、朋友时,如果没有私心和欲望,是否就有功德了?

 

答:当然是的。功德有没有,要看你的私心杂念有没有。

 

Wenda20140815  01:24:47  

如何克制私心杂念

听 众:师父,如果要时时观照外心的话,在有念头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要有意去克制?用短经、短咒填满零碎的空间和时间,不让杂念有生存的空间,平时多念心经,多看《白话佛法》,多做一些菩萨的行为,起心动念都是为众生,这样子想可以吗?

 

臺 長:哎呀,exactly![太对了]就是说你这个人已经开始进入悟性当中了,你这个人今天能讲出这些话,说明你已经很有悟性了。就是人不能在脑子里留有那些空间,让那些私心、那些杂念,这种我们说的“污泥浊水”在你心中留下半点不干净的东西,用什么东西来填补它?就是念经、许愿、看《白话佛法》、做善事、做功德来弥补它,不让自己的心有半点空间,可以留有这种让你五欲六尘进入的空间。你非常好了,不错了,悟性很重了。

    



原文:要断除烦恼,要把心中的烦恼全部的去除。

提问2.怎样断烦恼

———20170923米兰01:46

问:怎样才能快速让自己断烦恼,转换世俗心为菩提心?

答:烦恼天天有,怎么样把它断掉?很简单,好好学佛。心灵法门讲的放生、许愿、念经,都是断烦恼的方法。但是真正的断烦恼要六波罗蜜,首先要精进,还要学会忍辱波罗蜜,忍辱是六波罗蜜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断烦恼的人能够克制,就会没有烦恼。“我不跟人家争,不跟人家吵,不跟人家有矛盾”,你慢慢地就不会有烦恼。不争、无争,都是断烦恼的好方法。精进努力,知道自己的命运所在,知道我们人间的无常,到人间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就像火车开过一样,过站了,人生这一段就走过了。所以不去难过,不去烦恼,你就慢慢地想通、想明白;不跟人家造业,不跟人家争斗,慢慢地就会断烦恼了。

 

 断掉导致造新业的人间思维,需摄守六根断除烦恼

———wenda20160115_9334

听 众:因为我们有人间思维导致在人间不断造新业,请师父开示一下,断掉人间思维的好方法有哪几种?

台 长:断掉人间思维的方法,从人的外界条件和内心的变化都要当心的。外界条件,为什么法师要到山上去修?就是想不食人间烟火,就是说要脱离人间的烦恼,他就不想跟人间打交道。实际上,一个人不想烦恼应该守住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不要让自己脑子里有这些杂念,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都会让你变得非常烦恼;所以这个环境是很重要,如果你在一个环境非常优雅、非常干净的地方,鸟语花香、干干净净、清清新新的,每一天没有烦恼的日子里,那你可能会修得更好一点;那么还有一种断除烦恼就是“烦恼即菩提”,因为烦恼一来的话,你马上有智慧把它解决掉,那就说明你心中已经有一块防火墙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你电脑里有块防火墙,不管什么样的病毒来,你都能把它挡掉。你心中有个佛了,所以不管人间碰到什么事情,你都能用佛的思维去把它克服住,这样的话你也能阻止自己的业障在身上爆发(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原文:学佛要无所得心......无所住心......要明白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心,你才能看到真正的佛心, 

白话佛法1-37. 无所住心,修正自己的行为

无所住心,就是你的心不要放在某一个位置上,我无所谓,放在哪里都可以,不放在哪里也可以。心不要注重在什么地方,什么叫住心?不论是注重在贪的方面,吃的方面,还是事业方面等都叫住心。无所住心,凡是所有琐碎的事情,全部都不要住在自己的心里,要见佛性,明心开悟,把自己的悟性开发出来。

 

白话佛法7-21. 学“中观”习“唯识”

《心》里有一句话,“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大家想一想,这句话在佛法中的分量是相当重的,“以无所得”就是悟无所得,就是你悟出来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叫“悟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得不到的,叫“无得”。无得才能断烦恼,才能不执著。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什么事情都得不到,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悟无所得,他就没有烦恼。无所得就是无所住,你得不到,你哪来的心去住,又能住在哪里呢?你没有去得这些东西,你心中没有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怎么会残留和驻扎在你心中呢?

 

视频:168.念经最好也要有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直话直说》节选!

 

弘法度众过程中有私心杂念非常不好

wenda20120902B_3707

听 众:臺長,臺長您太厉害了!我参加马来西亚法会回来以后,气场境界不由自主地就提高了,太厉害了!臺長,我得向您、还有向观世音菩萨承认一个错误!我前一段在弘法度人中,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因为我是做sales(销售)的,原来在弘法度人的时候,我老是不由自主地想把同修变成我的客户,老是觉得我弘法中有私心杂念。

 

臺 長:非常不好!(是啊……是啊……从马来西亚回来后,我就知道了,第三天我就辞职了)你要记住啊,有些时候,你不能借着观世音菩萨的能量来做自己的事情的,明白了吗?要为公啊,不能为私啊,为私的话会倒霉的!(对,对,你说得太对,我这样……功德也没有吧,就您原来说的,可能还会有漏是吧?还会有更大的……)功德没有、还有漏,很简单,为什么,明白吗?因为把观世音菩萨的佛子,变成了你自己私心的一个棋子(是……)要好好改了,绝对要公啊,带一点点私啊,他是不可能会好的。就像一个人一样,什么叫功德,功德就是对人家好,完全没有回报的叫功德,如果你只要心中有想回报,你说人家现在这个社会上,谁看不出来啊?对不对啊?(对)就是这样,没什么大问题(我原来做销售工作,老是想着,哎呀,如果能向我这些同修们也销售产品……老是想把这个度人和销售工作挂挂钩)不可以的,绝对不可以的。我可以告诉你,如果在度人当中带着自己私心,完全有漏,而且一点效果都没有(我能感觉到)你这个是对的,明白吗?(好像以前心里也明白,但就是不愿意承认,这次从法会回来以后,觉得您的开示确实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所以回来后我就赶快辞职了。我觉得我下一步是不是应该改行了,不要再做销售工作了呢?)改行不改行,那是你的事儿,最主要一心一意弘法,一心一意学佛!如果你要做工作,跟弘法没有太大的关系,你可以做,千万不要过去就叫“假公济私”,你听得懂吗?(是)一样道理,不好的(好的,知道了)

 

Wenda20200216   44:35  

何为不执著的学佛人

男听众:师父,您开示一下何为不执著的学佛人?

 

答:不执著,不要对某一件事情有偏执的想法。比方说你今天念经,“我一定要上天”,这个也叫执著;你今天念经了,你要是说“我一切顺其自然,我的目标虽然是上天,但是我不执著于念经,我众善奉行”就好了嘛。“我要念经,我要上天,我要念经,我要上天……”这也叫执著,虽然这个执著是正能量的,但是毕竟还是有漏的。明白了吗?(明白了,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原文:只要付出一定能得到,你在帮助大家的时候,可以解决小家的问题,你想到了小家,你就解决不了大家的问题,

修福修慧——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永远要舍去小我成全大我

    



中场视频

生活的成功者是让自己的心提升境界




原文:万念归一念,就是一念都不能有,......学佛,要连这个学佛的念头都不能有,你们境界才更高,

请问如何同时理解念头与住心呢?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五十六

问:万念归一,把一万个念头都归到一个念头上;无所住心,就是你的心不要放在某一个位置上。请问如何同时理解念头与住心呢?

 

答:万念归一,实际上几千个、几十万个念头都叫万念,很多个念头皈依佛门,归到本性良心和佛性。

 

度人时控制念头是一个长期过程

shuohua20131108_2707

听 众:同修出去度人,感应到对方身上有靈性,但还没来得及控制念头,心里就想到了对方身上有靈性,然后就惹上身了,之后就病了一个星期。她说我们现在还处在学佛初期,对念头的控制不是很容易,请问師父怎样才能止念,有没有具体一点的方法?

 

臺 長:实际上任何的念头出来了就说明你的心里有动,心里不动不会有念头,心动了念头就来了。止念的话最重要的是控制你的心,很多人以为脑子一动,计上心来,实际上是心动了脑子才会动。大脑是身体的指挥部,神经中枢全部都在大脑里面,而你的心是传送能量的地方,你的心一动了,大脑开始传送能量,各个部门开始运作了,指挥部开始工作了,指挥你的眼睛、鼻子、嘴。你的心一看见这个人你喜欢了,你的眼睛,你的动作,下意识的全部会出来。就是因为你的心动了,所以想止念的话,止住念头心先不能动。所以修心修心,修的是你这颗心啊(相辅相成的)对了,如果你的心不动,你会动什么?什么都不动了(是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简单了,你说他为什么会打球打得这么好会得冠军呢?他是一天做成的吗?人家从小打到现在,你打得了吗?(明白了)

 

念经就是念经,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 20170828 马来西亚吉隆坡

修行禅定的人在生活中与一般人不大一样,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为什么不一样呢?有一位禅师与一位世俗人对话。“禅师啊,你用功参禅打坐,是在修行吗?”禅师说:“是的。”“你用什么方法呢?”“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禅师啊,任何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是否也可以跟你一样算作是修行呢?”“不。”“那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不是在吃,而是在想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被困扰和骚扰;当他们在睡觉的时候,也不是在睡觉而是在做梦,他们想许多的事情。

 

所以他们跟我们修禅定的人是不一样的。”修行禅定的人,首先要懂得排除杂念,所谓“万法归一”,就是要把很多杂念收缩到一个点上,一念集中到一个地方,寻找究竟。为什么人会分心,分散自己的精力?很多人你跟他讲这个,他跟你讲那个,你跟他讲那个,他又跟你讲这个,他的精力、他的精神完全分成很多很多,在精神病学上就叫“精神分裂症”。所以,跟一个人讲话的时候,他不是正确回答你,你就会怀疑他有没有神经病。为什么学佛人要把念归一处呢?你要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地吃饭,饭吃好了,再想其他事情;你要睡觉就好好地睡觉,不要多想,否则你觉也睡不好。有的人吃饭的时候想着念经,念经的时候又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又想到其他的杂念,人就修不好心,精神杂乱,觉也睡不好。心念散,魂不齐;心念定,智慧齐。

 

记住了,一个人心念定,什么都不要乱想。无事是贵人,心常莫造作,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要用“无事”来解决问题,我们不要去惹事,就不会生非,所以叫“无事生非”。要安然,才能平安,心要平安,才能真正地无恙啊。(掌声)

 

Wenda20200419 22:56  

师父开示“无我的境界”

听 众:师父,您开示:脱离三界才是真正的解脱,实心是道场。修到后来,连你想修到哪里去都要放下。修到最后,连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欲望都不能有,这个就叫境界高,因为修到后来无我了。你求就有欲望,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随缘去的,而不是“我一定要去”,到后来也会执著的。我们做好事不要去想做好事,而做出来的就是好事。请师父开示一下这个境界问题。

 

台 长:这个境界比较高了,就是说做了好事不讲自己做好事,有了这个意念,可以把它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九识田中,和九识田中阿摩罗识的佛性契合在一起。这里就有一个讲究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做好事不留名好还是留名好?(不留名好)好。你做好事是想让人家知道好还是不想让人家知道好?(不知道好)好。当人家不知道是谁做好事,知道了之后是不是会对你特别好?(对)是不是会对你人格表示尊重?(是的)这就是菩萨的境界。也就是说菩萨救人不为自己,是为众生,他心中没有我相,不是“我”今天来救你,是你们本来就是很好的孩子。今天帮过你就像没帮过一样;做过好事,救过你就像没救过一样。这就叫无相,听得懂吗?(听懂了。师父,有时候佛友去度人,就怕背业,如果无我了还背业吗?)这个理论就是成立的。你今天去帮助别人,你说帮助人的时候会背业,因为有“我”,有我相在,你肯定背了吧?(对)那么如果你没“我”了,你说你不背,我问你,你会没“我”吗?(修到无我的境界不就不背了吗?怎么理解?)你说你修得到无我吗?(修不到,努力去修)这个无我的境界,比方说,你只能在一天中保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对不对?(对)比方说,你在度他的时候,两个小时时间无我,你就知道帮助他,等到你回来的时候:“我刚刚度他度成功,我多开心啊。”好了,两个“我”了。接下来,他的业障就来找你了(明白了)你要无我可以啊,要保持一辈子无我,一世无我,或者24小时或者一个月、一年都不要有“我”,那你才叫菩萨。你们今天度人不是也在做菩萨?只是一个小时菩萨、两个小时菩萨,并不代表你们已经是菩萨了。听懂了吗?(对对,懂了)

    



原文:三种心不能有:1、现在心。2、过去心。3、未来心。这三种心不可得。

“三心”全部放下,你就会慢慢地脱离人间的烦恼之心

——新加坡 20180520

希望大家懂得《金刚经》里边讲的“三心”不可得。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谁都有过去,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过去都有欢乐、有悲哀,我们干嘛还要去记住它呢?过去的就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到,学佛做人要把握当下,问题是“当下”也会很快地过去,所以“三心”都不可得。那么,怎么办呢?那就要修当下、想未来、忆过去,慢慢地把这“三心”全部放下,你就会慢慢地脱离人间的烦恼之心。(掌声)

 

Wenda20120210  30:23  度人或做善事的时候有杂念怎么办

听 众:我们度人或者做善事的时候,有时度人太兴奋了,或者做善事引起很多烦恼杂念,念经的时候经常会想这些事情,请台长开示一下这样的话应该怎样做?

 

臺 長:首先要记住,杂念有好几种,度人的时候兴奋,如果你是为了“这个人接受了,太开心了”,是很正的兴奋,在念经当中出现都是好的。如果你度的是一个男的,你度度,你觉得喜欢他了,但是你又有这种感觉“哎呀他终于相信了,很开心”,又有一半掺杂。那就要看你心中杂念的比例是多少,这种杂念出来的话,你度他的功力就有漏,有漏的话就是功德不够了,这样的话,就要经常念念心经了,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帮我去除杂念,我真的是为了度人,因为我是凡人肉胎,如果我出现了那些有漏的情况,请观世音菩萨帮我开示,观世音菩萨帮我消灾,我要做到功德圆满。”你跟菩萨讲,菩萨很快就会让你把你对刚刚度的那个人的感觉忘记了

 

(明白了,有时度人度得很开心,念经的时候不自觉的想这些事情,想“把这些文章发出去,把这些资料发出去”等这些度人的事情,会影响念经的效果的吧?)那就是杂念太多,一边念经一边想其他事情,就是心里装的事情太多,不纯啊,念出来的经质量就不好(对,也是“请观世音菩萨帮忙去除杂念,专心做一件事情,度人的时候就专心度人”)对!只有念心经求观世音菩萨是最好的方法。

 

Zongshu20171007  26:24  帮助别人要无我

台长语:昨天做节目的时候,一个人打进电话断掉了,她身上一个灵性就跑过来找台长了。真的是麻烦,给她烧了很多小房子。有时候帮人家看,肯定要背业的。所以师父跟大家讲:我们做人要无我——别人尊敬你,是因为你无我了;帮助别人要无私。有时候想开一点,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一个幻相,今天有就有,明天没有就没有。

    



原文:真正学佛的人,是无为而有为,你好像没有做,实际上你是做了。但是实际上你是没有做,又像做了。

白话佛法9-46、因缘就是自然根源

菩萨讲了,度人等于无度。就是说我们现在做好事等于没做,我们现在帮助别人等于没有帮助别人。度人也是空的,因为你度过他了,不管他好了还是不好,实际上这个事情就结束了,这就是行无相度众生。行无相度众生,就是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这些事情是我做的,不要以为你对心灵法门怎么样怎么样,是观世音菩萨的,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只不过是在用自己的佛性做一点点佛的事情,为的是将来能够成为佛。行无相度众生,就是说我们一定不能着相。好像很多人去度别人的时候都喜欢说:你知道吗,你要这样做啊,你要那样做啊。——你是谁啊?度人的时候要无相,行无相度众生。

 

提问19.如何理解“念念无念,念念在行”

———20161003台北28:03

问:师父有两句开示“念念无念,念念在行”,这两句话分开来讲还比较好理解,但是联系在一起就有点难度,如果在同一语境中,应该怎么做会比较好呢?

 

答:就是说又要没有念头,又要念头在行为当中。“念念无念”就是说当你已经做了这个事情之后,你根本没有念头去做,就是无相布施了。比方说我今天做善事、学佛,已经没有人跟我说“你要学佛、你要怎么样”,心里也没有说我必须学佛,我是菩萨,这个都是念念有念。等到自己做出来的事情就像天上的大菩萨、大佛一样,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情都是菩萨……;“念念在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一个念头,实际上你已经在做了,不是要你念头去做,而是你每一个念头已经势在必行,已经在行,已经在做了。

 

有为、无为的区别在于有相和无相

———wenda20151023_2310

听 众:師父,您在《白话佛法》里谈到,“有为”、“无为”度众生。你能开示下“有为”、“无为”度众生吗?

臺 長:“有为”、“无为”实际上有所为而不所为,有所为而无为,无为而有所为,实际上就是告诉你,做任何事不要有目地的去做,你要放开。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叫我们无相布施。“有为”,就是说我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情,你就有相了,你着相了嘛;“无为”的话,我没有作为,我没有认为要去做这件事情,就是我没有做为,我没有去做,我没有去想,而我把这件事情做成功了,就叫“无相布施”。如果你说“我一定要去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一定要有作为”,“我一定要怎么样……”这叫着相。然后接下来,就是有相布施啊(明白了。谢谢師父慈悲开示!)

 

无为达到开解,有为无为是境界上的意识转化

wenda20170526_7327

听 众:師父,您好。帮几个同修问《白话佛法》学习上碰到的问题。師父在《白话佛法》第三册第四篇讲道:“无为,就是没有作为,什么事情都不要去做,无为而达到另外一个境界。那是什么?叫‘开解’。开解是什么意思呢?开解就是碰到一个问题你就解开了,你碰到事情你就解开了。那你还有什么问题呢?”请師 父解释一下,如何从无为而达到开解的境界?

 

臺 長:开解,首先反过来讲,开解就是解决,把它想通、想明白(对)开锁,开解也是等于把心结打开。无为是什么?好像到人间来,我什么都不做,没做什么,你说说看人生到最后结果不就是无为吗?(对)你说你做了什么?你到人间来稀里糊涂活一辈子,你什么都没做,对不对?但是无为为什么会变成有为呢?因为你心中已经有了,你来救度众生。我问你,你在人间有为吗?(嗯)就是这个概念。实际上,等修到一定高的境界,他说“我无为”就相当于“有为”。为什么说无为就是有为呢?比方雷锋,人家说:“哎呀,雷锋啊,你做了这么多好事啊!”“我没做,我没做。”他不就是无为变有为了吗?(我们很多同修都在这上面反不过来)无为、有为实际上只是你对物质辩证的理解(对)妈妈拼命说对孩子非常好,天天非常忙,“妈妈,你对我们这么好啊!”就是比方说“妈妈,你有为了。”妈妈说:“没有,我无为。我没做什么,我对你们孩子做什么?什么都没做。”妈妈做了吗?是做了,当然有为了,有为为什么叫无为呢?无为就是因为有为之后境界提升,才变成无为的(对,关键还是一个境界的问题)这是讲境界的问题(感恩師父开示,您要是不讲,我们就在这里绕半天)

 

放生无所求是否算“无为”,有所求是否算“有为”

——解答来信疑惑(三十二)2012-04-20

问:同修问放生的时候无所求,是不是“无为”?如果有所求,比方说为了求身体健康,是不是就是“有为”?

 

答:有为,无为,这些是佛法中的一些词语,每个人的理解会不同。而且当这些词语用到我们人的身上,涵义就会不一样。那我们学佛,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不是一种追求?这算是欲望吗?这不是欲望,这是一种境界,到了一个境界之后,这就不是欲望了。就像是雷锋,做好事做到最后,能够帮助到人家他就很开心,这已经不是一种欲望了。他帮人家不是为了要名或要利,而是他本身的一种意愿,意念的转换。所以学佛如果学了一点点,就觉得自己懂了,反而会造成进步的阻碍。就像是现在大学生都在辩论,他们讲的都以为自己是对的一样,等这些大学生过几年之后再回头去听听自己当初的辩论,就会知道自己当初多么幼稚和可笑。

    

——第36集 中观中道,三解脱门 200408B

三解脱门就是空、无相、无作。

 

菩萨的经典非常有哲理,就是让我们要解脱,解脱的门在哪里?叫你们要想到空、无相、无作。无作在佛经里曾经还被翻成了无愿。很多人心想,我们学佛人不是整天要许愿吗?很多大菩萨、大佛不是都有愿力吗?无愿,这奇怪了,学佛不是都要发愿的吗?无愿其实就是无作。为什么?许过的愿也只是一个愿,没有去做——无作,还没有做,是真正有如没做一样。当这个愿力实践了,做了……但是最高的境界,你今天实践了愿力,你也像没有做过一样。所以作而不作,做了像没做一样,这就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我们要抓住这三个解脱门,把什么事情都看成空、无相、无作。

 



结束视频

【视听精选】我们为什么可以解脱生死?因为“解脱”是“无我”



【PPT新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新课件】2-43、卢台長的智慧语言
下一篇:【新课件】2-45、无念就是有念,无德即是有德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10-8 07:44 , Processed in 0.0590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